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以前,当父母的经常念叨孩子:早睡早起,熬夜对身体不好,对学习工作不利.....熬夜虽然增加了时长,却降低了效率.....等等。而现在,连我们这些特别会讲熬夜危害性的家长们,也开始熬夜了是不是?
报复性熬夜(Reven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是近年来心理学领域关注的一种现象,指个体因白天工作、学习或生活压力过大,导致自主剥夺睡眠时间,通过熬夜来争取自由支配时间的补偿性行为。
为了通俗的理解,我们来看看这种报复的底层逻辑就明白了。
1,及时行乐对自控过多的报复。
自我控制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损耗。白天的工作生活压力越大,付出的自我控制越多,晚上对刷手机,看爽剧等
诱惑的抵抗力越弱,会放纵自己的“即时满足”,来补偿白天的意志控制。
2,自由放纵对任务失控的报复。
自我决定理论告诉我们,当个体白天的自主感(Autonomy)、胜任感(Competence)和归属感(Relatedness)需求未被满足时,会通过熬夜的"自由时间"来补偿,以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3,放躺对拖延--内疚的报复
拖延研究专家指出,熬夜常伴随"意图-行为差距":个体计划早睡,却因拖延未能执行,随后产生内疚,内疚到一定程度,人的自我防御机制就会生出“管它呢”“不差今天,豁上了”等等任由错下去的躺平心理。结果是熬夜使得第二天更难完成任务,更难完美,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你是不是有报复性熬夜呢? 如何解决,或许从产生的成因上,聪明的你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案。比如,颠覆“熬夜换来自由”的理念,那是被套牢,不是自由;适当降低白天的目标要求,缓解压力;白天设置“微休息”:中午小憩,每工作90分钟进行几个深呼吸或者拉伸动作,减少精力耗竭。但是我知道,想想容易,实施并且坚持下去,并非易事。我们后面可以从可行性的操作层面跟大家继续分享。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