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心源性猝死这一词汇愈发频繁地映入我们眼帘,成为悬在许多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据中国急救大会披露的数据,我国每年的猝死人数已高达76万,位居世界首位,其中心源性猝死占比最高,为57.76%。对于长时间熬夜加班的打工人而言,了解心源性猝死的预警信号及自救方法,无疑是在生死关头为自己赢得生机的关键。
一个月前的预警:身体的“求救信”
当你在加班到很晚后,频繁出现浑身发冷、出冷汗的情况,哪怕室内温度高达二十多度,这种异常的寒冷感正是心脏发出的早期“求救信”。此时,心脏已因过度劳累而出现功能失调,血液循环情况欠佳,导致四肢末梢供血不足。若能在这一阶段重视起来,立马放下手机,保证充足的休息,身体仍有较大概率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
一周前的危险信号:病变的“加速键”
若预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情况进一步恶化,血液中的含氧量就会开始下降,嘴唇和指甲会呈现奇怪的紫色,与此同时,运动或做家务后,心前区、牙床、脖颈或后背的某一处会突然剧烈阵痛,持续约5分钟,但阵痛过后用力按压却不再疼痛,这就是所谓的心源性疼痛。这表明心脏病变已按下“加速键”,离心源性猝死仅一步之遥,此时靠自己休息已无法改善,必须立刻前往医院挂心血管内科或急诊科室进行专业检查与治疗。
24 小时前的高危状态:生死的“倒计时”
一旦开始出现喘不上气、心脏和左半边身体挤压式剧痛、晕眩、狂冒冷汗等症状,内心出现巨大的恐惧感,这意味着心源性猝死的“倒计时”已启动,进入最后且最危险的发作阶段。但即便如此,也并非完全束手无策,我们仍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自救时间。
自救措施:
1、保持冷静,避免刺激:切勿凭本能用力咳嗽、捶打心脏或跑着去医院,这些行为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速危险的到来。
2、拨打急救电话: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要第一时间拨打 120 急救电话,清晰告知具体地址和呼救原因,如 “您好,这里是XX小区X号楼X单元X室,我现在胸口剧烈疼痛XX分钟,没有缓解的迹象,请速来救我”,以便急救人员能快速定位并实施救援。
3、保持清醒:在等待救援期间,原地坐好或躺好,用尽全力保持神志清醒,避免因意识丧失而增加救援难度。
4、创造良好呼吸环境:如果还能活动,迅速开窗通风,脱掉紧身或高领衣物,尽量让呼吸顺畅。
5、正确使用急救药物:平时有心绞痛的,可提前备上硝酸甘油片,但在出现症状时,一定要在电话连线医生的指导下舌下含服,不建议自行用药,以免因错误使用导致血压骤降等不良后果。
预防为主:守护心脏的 “日常防线”
预防心源性猝死,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对心脏的呵护。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心脏疾病的高危因素,应尽量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陷入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同时,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也是构建心脏健康“防护墙”的重要一环。
记住,身体的每一个异常信号都可能是心脏发出的预警,我们唯有重视这些信号,才能在与死神的赛跑中抢占先机,守护住生命的健康与安全。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