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科学预防布病,“布”可小觑(一)

 一、什么是布病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

布病所造成的危害是双重的,既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又影响畜牧业发展,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认识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属是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布鲁氏菌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致病力最强,其次是牛种和猪种。

布鲁氏菌在合适的条件下能生存很长时间,有较高的抗灭活能力。对热、紫外线、常用消毒剂、抗生素等比较敏感。

100℃1-5分钟即可杀灭。直射紫外线5-1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钟可将布鲁氏菌杀灭,0.1%的新洁尔灭(苯扎溴铵)30秒,1-2%的石炭酸1-5分钟,0.2-2.5%的漂白粉2分钟以内,0.2%的高锰酸钾7-15分钟可杀灭布鲁氏菌。布鲁氏菌培养物或污染物品,经121℃,20分钟高压可被杀灭。

三、临床表现及分期

(一)潜伏期。布病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为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潜伏期长短与机体的免疫状态、侵入体细菌的菌种不同、感染的菌量多少、毒力的大小及布鲁氏菌感染的途径等各种因素都有关。羊种布鲁氏菌毒力强,感染后潜伏期短,临床症状较重。牛种布鲁氏菌相对毒力较弱,潜伏期较长、发病也较缓和。

(二)临床表现。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和肌肉酸痛、神经痛等是布病的常见症状。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

(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 多汗是布病患者主要症状之一,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可湿透衣裤、被褥等。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部分慢性期病例骨关节系统损害,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和畸形等。

(4)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又叫懒汉病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