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咳嗽中医外治小妙招
以下是几种方便在家操作的中医外治疗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咳嗽,并结合了穴位刺激、热敷、药物外敷等方法:
一、热敷法
1.热敷背部穴位
适用:风寒咳嗽(痰稀白、鼻塞、怕冷)。
操作:用热水袋(60-70℃)或炒热的粗盐包裹毛巾,敷于背部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及周围区域,每次20分钟,每日2次。可驱寒宣肺,促进气血运行。
注意:避免烫伤,儿童需调整温度。
2.热盐姜丝熨烫两胁/肚脐
适用:风寒或寒湿咳嗽。
操作:生姜100克切丝与粗盐200克炒热,用布包裹后熨烫两胁(胸侧)或肚脐,每次3-5分钟,睡前使用。生姜温肺散寒,盐导热增强效果。
二、穴位贴敷
1.蒜姜泥贴涌泉穴
适用:风寒、风热、燥咳及慢性咳嗽(如支气管炎)。
操作:大蒜1瓣与生姜(2倍量)捣泥,捏成饼状贴于双足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胶布固定,每次2小时,7天一疗程。可刺激足底肺反射区,祛寒止咳。
注意:皮肤敏感者需缩短时间,儿童慎用。
三、足浴疗法
1.中药泡脚
风寒咳嗽:艾叶煮水泡脚至微微出汗,可温阳散寒。
风热咳嗽:麻黄5克、杏仁5克、石膏30克等煎水泡脚,清热宣肺。
四、穴位按摩/刮痧
1.按揉止咳穴位
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旁开1.5寸):拇指按压3-5分钟,缓解咳嗽。
鱼际穴(手掌拇指根部凹陷处):按揉或刮痧,清肺泄热,适用于风热咳嗽。
尺泽穴(肘横纹外侧凹陷处):按揉润燥,适合干咳无痰的风燥咳嗽。
2.刮痧
操作:沿脊柱两侧(避开脊柱)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区域为大椎、风门、肺俞穴,至皮肤泛红。适用于风寒咳嗽。
五、艾灸与拔罐
1.艾灸神阙穴(肚脐)
适用:风寒咳嗽伴痰多。
操作:将白芥子、细辛等药粉填满肚脐,盖姜片后艾灸3-5壮,每日1次。
2.拔罐
穴位:大椎、风门、肺俞穴,留罐10-15分钟,驱寒散邪。
六、其他简便方法
1.蒸气吸入
热水壶烧开后口鼻对准蒸气吸入,每次20分钟,缓解急性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注意事项
-辨证使用:风寒咳嗽(痰白稀、怕冷)多用温法(热敷、艾灸);风热咳嗽(痰黄黏、咽痛)宜清热(刮痧、泡脚);风燥咳嗽(干咳无痰)需润燥(按揉尺泽穴)。
-禁忌:皮肤破损、过敏体质者慎用贴敷或刮痧;孕妇禁用耳尖放血、拔罐等操作。
以上方法结合了中医外治的简便性和安全性,可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疗法。若咳嗽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