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芒种至,麦穗渐染金黄,梅雨缠绵,湿热之气弥漫天地。此时节,阳气鼎盛而湿气侵扰,人体易感倦怠、食欲不振、烦躁不安,更需悉心调理以应天时。
一、芒种时节,天地之气流转
芒种之际,气温攀升,降雨增多,湿热交蒸,湿邪易困阻脾阳。中医认为"湿性重浊黏滞",此时湿气易阻滞气机,影响脾胃运化,使水湿内停,人常感身体沉重、精神萎靡、口中黏腻不爽。
二、芒种养生,重在祛湿健脾、清心养阳
1. 起居:顺阳防湿,夜卧早起
夜卧早起: 顺应昼长夜短,可稍晚入睡(不超子时),清晨宜早起,以应阳气升发。
午间小憩: "午时小憩,胜夜补眠",午间闭目养神片刻,可有效缓解疲劳,养心护神。
防湿避秽: 保持居室干燥通风,被褥常晾晒。雨天外出归家,及时更换干爽衣物,避免湿邪内侵。
2. 饮食:清淡温和,巧祛湿浊
主旋律:清补祛湿,健脾和胃。 多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少油腻厚味,以减轻脾胃负担。
祛湿佳品: 绿豆(清热解暑)、赤小豆、薏苡仁(利水渗湿)、冬瓜、丝瓜、黄瓜(清热利水)、荷叶(清暑化湿)可常食。煮粥、煲汤皆宜。
健脾益气: 山药、莲子、芡实、白扁豆等可健运脾气,扶助运化水湿之力。
增酸生津: 酸味食物如乌梅、山楂、柠檬、酸梅汤等,生津止渴、开胃消食,收敛心气。慎食生冷: 冰镇饮品、寒凉瓜果(如西瓜)过量易伤脾阳,致内湿更重。温饮温食最宜护脾。
药膳推荐: 薏苡仁赤小豆粥、冬瓜薏米老鸭汤、荷叶粥、山药莲子羹等皆合时宜。
3. 情志:静养心神,戒怒戒躁
心静自然凉: 暑热易扰心神,致心烦急躁。宜保持平和心境,戒怒戒躁。
《内经》之训: "夏三月...使志无怒",可借由品茗、阅读、听悠扬音乐、练习书法等方式怡情养性。
调息静坐: 早晚静坐片刻,专注呼吸,有助清心宁神。
4. 运动:温和舒展,畅达气血
择时避暑: 避开烈日酷暑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活动。
舒缓为要: 推荐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和缓运动,微汗即可,避免大汗淋漓耗气伤津。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温水或淡盐水为佳)。
5. 防病要点
防暑降温: 外出戴遮阳帽、遮阳伞,备清凉油、藿香正气水(防暑湿感冒)。
防蚊驱虫: 湿热环境蚊虫滋生,注意防护,避免虫媒疾病。
防"空调病": 空调温度不宜过低(26℃左右为宜),避免冷风直吹,注意肩颈腰腹保暖。常开窗通风换气。
防消化道病: 注意饮食卫生,不食腐败变质食物,预防急性胃肠炎。
芒种是天地间生命能量蓬勃的时节,亦是对人体平衡能力的重要检验。顺应天时,恰如顺应生命自身的潮汐,每一次微小的调理,都是对盛夏最深情的致意。 祛湿健脾,清心养阳,以平和之心拥抱这麦浪翻滚、生机盎然的时光,让身心在自然的节律中安然生长,静待盛夏的辉煌。
温馨提示:个体体质有差异(如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等),养生方法需灵活调整。如有明显不适,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中医师。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