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肺源性猝死:警惕肺部“会呼吸的痛”

近年来,“猝死”一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据中国急救大会披露,我国猝死的常见类型中,肺源性猝死占据了21.63%,成为第二大常见猝死类型。而急性肺栓塞是这类猝死类型中最主要的原因,占比高达60%,80%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在发病2小时内死亡,病情极为凶险。

回溯猝死前的整个过程,我们会发现,身体在很多环节向我们发出了预警信号,提醒我们做好自救。我们能够抓住这些为数不多的点自救机会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发生“会呼吸的痛”前后,你该做好什么。

一、肺源性猝死的预警信号

1.腿部水肿 :如果你是经常坐长途出差的商务人士,或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坐着,有天你发现小腿开始出现左右腿不对称的水肿,这可不是小事。水肿是因为腿部静脉血流速度已经开始变慢了,这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前期迹象。一旦形成,深静脉血栓在某次按摩、运动、气温骤变中脱落,就会顺着血流,沿着血管,来到肺部。肺栓塞就会找上你!

2.呼吸困难 :平时各种喘气完全没问题,但如果突然觉得即使是轻轻呼吸,也会牵动肺部疼痛,于是呼吸变得短促,平卧时加重。随着病情发展,呼吸困难会愈发严重,稍作活动就气喘吁吁,随后伴随出现剧烈咳嗽、面部发绀等窒息前期症状。

3.胸痛 :一旦呼吸中出现胸部疼痛,这就是肺栓塞非常典型的初期症状。这表明肺部血管可能已经被血栓堵塞,局部血流中断,进而引发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肩部、颈部或手臂,让人难以忍受。

别觉得忍忍就能过去!马上去医院看呼吸内科,检查一下肺动脉增强CTA。不然,再过一天就很可能发展成肺部疼痛愈发剧烈,咳血,整个人开始出现晕厥的症状。

二、肺源性猝死的自救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一旦出现上述疑似肺源性猝死的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咳血等,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调度员自己的症状和位置,以便尽快获得专业医疗救助。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保持电话畅通,以便急救人员能及时联系到你。

2.避免剧烈活动 :千万不要自己随便下床,甚至跑跳。否则,腿部静脉的血栓继续脱落,只会加重肺栓塞,让情况变得更加危险。尽量保持平躺或半卧位,避免大幅度活动,减少心脏和肺部的负担。

3.保持呼吸通畅 :可以尝试采取舒适的姿势,如垫高头部和胸部,使用枕头或其他支撑物,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异味等刺激呼吸道,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有条件的可以吸氧。

三、肺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

1.避免久坐 :对于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人群,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如伸展腿部、走动几分钟等,促进腿部血液回流,预防血栓形成。在乘坐长途飞机或开车长途旅行时,也要尽量定时活动双腿,做做简单的伸展运动。

2.适度运动 :平时要养成适度运动的习惯,如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肺源性猝死的风险。即使是简单的上下楼梯,也能对腿部肌肉和血管产生积极的影响。

3.控制慢性疾病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定期监测指标,遵医嘱服药,将疾病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这些慢性疾病会加重血管病变,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等。

4.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上,应少吃高油、高糖、高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血管健康。同时,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轻身体的负担。熬夜、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心脏和肺部的负担,从而增加肺源性猝死的风险。

肺源性猝死虽然凶险,但并非不可预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并尽快就医。同时,积极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降低肺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守护好自己的生命健康。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