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脑源性猝死:警惕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

近年来,“猝死”一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据中国急救大会披露,我国每年猝死人数高达76万,位居全球首位。而脑源性猝死作为其中排名第三的类型,占猝死总人数的9.21%。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三大猝死类型中的最后一类:脑源性猝死。

脑源性猝死往往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那些经常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身体机能被透支。此外,抽烟喝酒者更是为脑源性猝死埋下了“定时炸弹”。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而酒精则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引发脑血管疾病。

一、预警信号

如果需要经常应酬,日常抽烟喝酒还有点三高,不管是因为工作需要还是个人的一点小爱好,日积月累可能就已经为脑源性猝死埋下了“雷”。

1.早期信号 :身体会发出一些预警的信号,如近期频繁流鼻血或打哈欠,同时伴有头晕、头疼。这是因为血压升高,导致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出血,而频繁打哈欠伴随着头晕、头疼则是大脑缺血缺氧的警示。

2.中期信号 :若不加以重视,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出现记忆力骤降、反应迟钝等症状,这是大脑的记忆和情绪感知区域因供血不足而受损的表现。

3.严重信号 :如果任由中期症状恶化下去,不出意外,一周左右,眼前会忽然模糊,看不清东西,脸上发麻,嘴角歪斜,说话困难,一侧手臂不能平举等,这些症状表明大脑的表情、视力、语言、感知和运动等区域已因缺血而出现损伤。

二、自救措施

脑组织的损伤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损伤,一旦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即使运气好保住了生命,也有极大的可能性留下严重后遗症!如果出现上述疑似脑源性猝死的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1.拨打急救电话 :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调度员自己的症状和位置,以便尽快获得专业医疗救助。

2.保持平躺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保持平躺,避免大幅度活动,以减少脑部耗氧量。可以将头部略微抬高,有助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3.测量血压 :若条件允许,可测量血压,若血压过高,可根据医生建议服用降压药,降低血压,减轻脑血管压力。但需注意,不要随意自行用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预防措施

预防脑源性猝死更为关键,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摒弃不良习惯 :要摒弃熬夜、过度劳累、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会对血管造成严重损害,增加脑源性猝死的风险。

2.健康饮食 :饮食上,应少吃高油、高糖、高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血管健康。例如,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等,有助于降低血脂。

3.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让大脑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修复。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4.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

5.监测慢性疾病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定期监测指标,遵医嘱服药,将疾病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脑源性猝死虽然凶险,但并非不可预防。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关注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在关键时刻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就能大大降低脑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守护好自己的生命健康。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