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突然有个声音就来了:“嘤——”!有时候这个声音会在几分钟内消失,但有的会持续几小时、几天。至于这些声音在哪里响,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感觉是在耳朵里,有时候感觉在脑子里,甚至还可能在空气中。这些声音只有你自己才听得见,而且越安静,你会觉得越大声,注意了你可能出现耳鸣了!

一、什么是耳鸣

医学上认为耳鸣是一种主观声音,是一种没有声源但自己能感受到的声音。它可以表现为耳部声响或者脑部的声响,声音也是多样化的。有人感觉为“沙沙声”、“嗡嗡声”,有人感觉为蝉鸣声,有人感觉为“咚咚声”。     

二、耳鸣往往不是病

耳鸣是一种症状,发生率很高,成年人中每3-4人就有一个发生过耳鸣。我国耳鸣人群约有3亿人以上。在青年人中,耳鸣与工作生活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过度游戏等)相关。在老年人中,耳鸣  的  发生率  往往 更高,可能与自身基础 疾  病相关。耳鸣人群往往在发生初期并不在意,大部分耳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消失,达不到称为疾病的程度。

三、耳鸣是身体的警报,须重视

虽然耳鸣是一种自发产生也可以自行消失的症状,但耳鸣人群中20%的人症状不能消失。 这一类人有可能成为耳鸣患者,也就是因耳鸣在身心方面造成损伤的人。耳鸣可以进一步影响听力,耳鸣可以影响人的心脏功能,影响血压、血糖, 并  对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久治不愈的耳鸣患者90%以上存在失眠,患有一定程度的抑郁或焦虑,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有些耳鸣更需要大家重视:如耳鸣搏动感较强;伴有眩晕;伴有单侧听力下降;同时有手脚无力、麻木、嘴歪眼斜。

所以,耳鸣也可以说是身体给我们的一种警告,需要引起重视。     

四、如何预防耳鸣?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吸烟、不饮酒,是防止耳鸣的重要措施。

2.坚持适当有氧锻炼:每周坚持适当锻炼,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预防耳鸣发生。

3.适当的心理建设:年轻人在工作生活中不给自己太大压力,适当放松自己的心情,可以减少耳鸣发生的概率。

4.老年人应做好基础 疾  病的管理:老年人群应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加强血压、血糖、心脑功能的体检及诊疗。

耳鸣可能对人造成长期的身心损害,科学认识耳鸣,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治才能使我们的学习生活回归正常,保持身心舒畅的状态。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