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微塑料,它们已经悄咪咪“入侵”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了!大海里、土壤里、空气里,哪哪儿都有它的影子。更让人揪心的是,咱们身体里也没能幸免,血液、母乳、粪便,甚至痰液里都查出过微塑料。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问:“这微塑料到底咋钻进我们身体的啊?”
路径一:消化道
自来水:2017年一个全球研究发现,83%的自来水样本里都有微塑料纤维,2020年咱中国团队研究说,自来水里每升最多有440个微塑料颗粒。光喝自来水,每人每天摄入约三百多个微塑料颗粒!饮用水中的微塑料来源于合成纺织品,其次是瓶子和包装,并非只有瓶装水才会有微塑料问题,自来水也难逃微塑料的污染。想想看,塑料袋、外卖盒等塑料废弃物进入河流、湖泊、水库这些水体后,不会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碎片,年复一年在水里 “囤积”。
瓶装水:2022年澳大利亚研究测出来,瓶装水里每升微塑料颗粒有13个;不过让人惊讶的是 2024 年的一项研究说每升瓶装水约24万个塑料颗粒,90%还是纳米塑料(<1um),比之前报道的高出好多倍!
对了,喝水的时候,茶包、纸杯的内衬膜也会释放微塑料。
小妙招:自来水烧开后再喝能够有效去除微塑料。
吃饭:海洋里的微塑料污染严重,小鱼小虾、贝类这些海洋生物吃了微塑料,咱们吃它们的时候,微塑料就跟着进了咱们肚子。还有啊,平时用塑料盒打包的食物,或者用塑料砧板切菜,也可能让微塑料混进食物里。
路径二:呼吸道
呼吸也可能让微塑料钻空子。合成纤维衣服摩擦、轮胎磨损会释放微塑料到空气里,通过呼吸进入肺。
路径三:皮肤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洗面奶、牙膏、化妆品等个人护理用品在生产环节,厂家考虑到产品的性能和质感会添加增塑剂。同时,塑料外包装在使用与存放过程中也会释放微塑料。当皮肤出现破损、伤口等情况时,微塑料便可进入人体。
最近还有研究说,医院里用的塑料医疗用品,比如输液管啥的,可能让微塑料直接进入血液。
◆肯定有人好奇:“这些微塑料进了身体,都藏哪去了?会不会有啥危害?”
微塑料进入人体后,转移到淋巴和循环系统,分布全身并积聚于各类器官。肺、肝脏、肾脏、胎盘、扁桃体、血液里都有,甚至连骨骼、软骨、椎间盘里都发现了微塑料。更让人担心的是大脑,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团队从捐献的大脑里分离出了微纳米塑料,正常死者大脑里的微纳米塑料颗粒浓度比肝脏、肾脏高7到30倍,而且痴呆症患者大脑里的微纳米塑料沉积更多。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微纳米塑料是不是和老年痴呆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系。
科学家用活体成像技术研究小鼠大脑,发现微塑料会被免疫细胞吞噬,然后堵在大脑毛细血管里,就像形成血栓一样,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出现神经异常。甚至,微纳米塑料可穿过血脑屏障,直接产生神经毒性作用。
不过大家也别太慌,目前关于微塑料与健康间的直接因果证据缺乏,而且人体有一定的平衡能力,能排出部分微塑料(粪便中有检测)。“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只要咱们平时注意减少接触,科学减塑,可能影响就没那么大。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