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进入8月,连绵的雨水让空气湿度居高不下,空气里都透着潮湿,每到这个季节,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作为女性常见疾病,很多人对这种炎症既熟悉又困惑,今天就从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四个维度,带大家科学认识它,从容应对多雨潮湿天的健康挑战。
一、先搞懂:潮湿天为何成“霉菌温床”?
霉菌性阴道炎(医学上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这种真菌原本就存在于健康女性的阴道内,和其他菌群和平共处。但潮湿环境等诱因,会打破阴道内的“菌群平衡”,让霉菌趁机大量繁殖。
环境诱因:频繁的降雨、空气湿度大等原因会导致衣物难以及时晒干,内裤若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会为霉菌提供适宜的生长温度和湿度。
身体因素:立秋后青岛虽有海风,但闷热感仍明显,总感觉皮肤“黏糊糊”,部分女性会过度“清洁”,殊不知这样会破坏阴道内酸碱度和菌群平衡,让霉菌失去抑制。另外,孕期、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女性,阴道内糖原含量增加或菌群紊乱,更易成为霉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二、别忽视:这些症状可能是霉菌在“报警”
霉菌性阴道炎的症状具有明显特点,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关注:
瘙痒难忍:这是最典型的症状,尤其是夜间会加重,严重时会影响睡眠,甚至让人忍不住抓挠,导致外阴皮肤破损、红肿。
分泌物异常:白带会从正常的透明或乳白色,变成豆腐渣样或凝乳状,质地黏稠。
伴随不适:部分女性会出现外阴灼热感,排尿或性生活时疼痛加重,这些症状会直接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三、关键招:多雨季节这样预防最有效
预防霉菌性阴道炎,核心是减少霉菌滋生的“机会”,结合青岛立秋后,“秋老虎”气候特点,建议做好这4点:
衣物晾晒别将就:内裤选择棉质、透气款,换下后及时清洗,避免和袜子、外衣混洗;若遇持续降雨或久晾不干的情况,可用烘干机,或用开水烫洗(高温能杀灭霉菌),天气放晴时一定要防阳光下晾晒,避免长期阴干。
私处清洁“别过度”:日常用温水清洗外阴即可,无需冲洗阴道内部(会破坏菌群平衡);避免频繁使用卫生护垫,经期及时更换卫生巾,保持私处干爽。
生活习惯“帮大忙”: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促进私处透气;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高糖会增加霉菌繁殖风险),多吃新鲜蔬果增强抵抗力;少穿紧身裤、化纤材质裤子,选择宽松的裙装或运动裤,更适合青岛潮湿闷热的天气。
高危人群“早干预”: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波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女性,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减少对阴道菌群的影响。
四、要注意:出现症状别慌,这样治疗才科学
很多女性出现症状后,会自行购买洗液或栓剂,反而导致病情反复,正确的治疗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先确诊,再用药:出现疑似症状后,请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妇科做白带常规检查,明确是否为霉菌感染,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通常是局部用药(如克霉唑栓剂等);重度或反复发作的女性,可能需要配合口服药物(如氟康唑),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用药别“见好就停”:霉菌容易复发,即使症状消失,也要按疗程用完药,停药后定期复查,避免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影响在青岛享受夏日时光。
伴侣“别漏掉”:虽然男性感染霉菌后多无症状,但可能成为“传染源”,导致女性反复感染,因此治疗期间建议伴侣同时检查,若确诊感染需一起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
最后要提醒的是,霉菌性阴道炎不是“疑难杂症”,女性朋友们只要科学预防、及时治疗,就能有效控制,从容应对多雨潮湿天的健康挑战。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