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春日枝头燕雀的啁啾、夏夜的蝉鸣、秋虫的低吟、隆冬时节呼啸的风声,这些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自然之声,对听力障碍者来说,却是他们难以企及的鲜活世界。
35岁的章女士,最近半年遇上个大麻烦,常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刚开始并未影响工作和生活,章女士也就没太在意,以为是工作太累压力大或是“上火”导致,休息之后的确也会好转,但是渐渐地已经影响正常生活,这让章女士心中忐忑不安,遂来到了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过详细问诊和检查后,医生告知她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通过药物扩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护理,章女士症状逐渐好转。
一旦发生感音神经性耳聋,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在一周内治愈率可高达80%以上,所以应尽早就诊。感音神经性耳聋虽说能治疗,但防范于未然更为重要,为预防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谨防虚邪贼风侵袭。如有受邪发病,应及早专科治疗,以免发生感音神经性耳聋。
2.保持心情舒畅,注意精神调理,当人的情绪忧郁、生气、情绪失控和焦虑不安时,就会造成自律神经异常,全身紧绷,血管异常收缩,以致内耳缺血,引起内毛细胞萎缩、变性等病变,如能自我调适,以平常心面对一切,能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则症状会自然消失。
3.咖啡因和酒精常可加重耳聋,吸烟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伤害,因此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在服用任何药物中,若有异样症状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5.人耳在噪音环境下时间过长,会不知不觉地导致内耳听毛细胞的损伤而发生耳聋。因此,避免接触强烈噪声,或避免长时间的与噪声接触,减少噪声源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有助于保护听力防止耳聋发生。在无法远避爆炸声时,可用手掩耳或把嘴巴张开来保护耳的听力功能。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