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失眠症患者的自我保健

疾病介绍:

失眠是一种常见睡眠障碍,临床上通常指尽管有充分的睡眠条件和环境,却存在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足,并影响到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浅、易醒、多梦)困难或醒得太早,或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质量不令人满意,伴随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到日间的社会、职业功能。失眠发病的原因复杂多样,躯体疾病、酒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和滥用、各种精神疾病、一些特殊的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障碍、不安腿综合征等)均可引起失眠。失眠的发生和持续还与遗传、一些个性特点、经历生活应激事件,各种不良睡眠卫生习惯等心理、行为变化有关。

自我保健:

1、坚持规律的体育、文娱活动,对获得良好睡眠有积极作用。但晚间进行比较剧烈的活动,反而很可能会影响睡眠。

2、坚持正确的卧室和床使用习惯,除了睡眠,不在卧室和床做其他事情,如看电视、阅读、工作等。

3、坚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最重要的是按时起床,即使在周末和节假日也不赖床、睡懒觉。

4、卧床后一旦没有睡意,应离开床和卧室,在客厅等其他房间做一些比较轻松的事情,待有困意后再卧床。

5、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应激性事件时,对一般人而言出现失眠是比较正常的反应,这时,要将注意力主要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转移到“如何才能睡好”,或将睡眠“好”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6、睡眠质量和时间在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别。了解自己的睡眠特点,不要简单地和他人的睡眠进行比较。即使您睡眠时间较短、睡眠浅易受外界干扰,只要这种情况是长期稳定的,睡醒后有轻松感、日间情绪稳定、工作生活愉快,都可认为是正常的睡眠。

7、发生失眠后,尤其是中老年首次发病,或自觉没有经历明显应激事件的患者,应尽早去设有睡眠门诊的医院就诊、咨询。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