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以预防为主,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流感的预防重在扶助正气,兼顾祛邪。
一、中药代茶饮
中药代茶饮可以通过温和调养体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1.党参苏叶茶
配方:党参3g、苏叶3g,代茶饮。
适用于气短、易出汗、乏力的气虚人群。
2.百合桑菊茶
配方:百合6g、桑叶3g、菊花3g(非野菊花或苦菊),代茶饮。
适用于口舌干燥、五心烦热的阴虚人群。
3.藿香薄荷茶
配方:广藿香3g、佩兰3g、薄荷3g,代茶饮。
适用于痰多不喜饮、肢体困重、胸腹胀满的痰湿人群。
4.花青芦根茶
配方:金银花3g、大青叶3g、芦根6g,代茶饮。
适用于口舌易生疮、内热偏盛人群。
服用方法:取上述处方之一放入水杯,倒入开水,浸泡后不拘时服用,每日一剂,在流感流行期间可长期服用。
二、中药外治法
在中医专科医师指导下,选用中医外治法如揉按特定穴位、佩戴中药辟瘟香囊、中药足浴、穴位贴敷等以调畅气机,芳香辟秽,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达到预防作用。
1.穴位保健
指压穴位:指压按揉相应穴位,用一手拇指按压1分钟,然后重复另一只手,反复按压3-5次。可选迎香、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按摩,可以调畅气机,益气扶正。
2.中药避瘟香囊
用广藿香3g、美活3g、白芷3g、柴胡3g、苍术3g、细辛3g、吴茱萸3g,上药共研成细末,装入布袋内,挂佩在胸前,时时嗅闻,2-3天更换一个香囊,可以连续使用1-2周。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者慎用。
3.中药足浴
用羌活9g、独活9g、当归9g、生黄芪9g、桂枝9g、艾叶9g,水煎30分钟,水温适宜后足浴,水位应超过踝关节以上,以身体微微汗出为宜,每次约15-30分钟,起到扶正祛邪,活血通络的功效。
三、中药内服预防
药物组成
生黄芪12g、炒白术12g、防风6g、麦冬9g、金银花15g、桑叶6g、炙甘草3g。
功用:扶正固表,益气养阴,疏风清热。
适用人群:普通人群。
煎煮方法:取中药一剂入砂锅,清水浸泡60分钟,武火大火煎煮10分钟,改文火小火再煎10分钟,两次煎出的药汁兑一起,共约150~300毫升。
服用方法:每日一剂,分2-3次于餐后半小时温服,连续服用3~7天。
注意事项
1.儿童、年老体弱多病者及孕妇,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如病情发生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辨证论治;
3.过敏体质或对药物过敏者慎用;服用过程中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服药物。
四、食疗预防方
根据中医药食同源原则,结合时令特点、体质及地域因素,可以选用食疗预防处方。
1.黄芪山药鸡汤
生黄芪9g、山药15g、生姜6g、鸡肉300g。炖汤。
功效:健牌益气
适用人群:气虚易感者。
2.百合莲子银耳羹
百合15g、莲子15g、银耳60g。熬羹。
功效:养阴润肺
适用人群:气阴两虚兼失眠者。
3.太子参山药扁豆炖瘦肉汤
太子参9g、山药9g、炒白扁豆15g、猪瘦肉300g、大枣3枚(去核)、生姜3片。炖汤。
功效:健脾祛湿
适用人群:脾虚湿盛者。
五、生活起居预防
1.“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运动后及时擦汗,避免受凉。饮食清淡、规律,多喝温水、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及牛奶、鸡蛋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提高人体防御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更衣,勤通风。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时,保持社交距离或戴口罩,避免呼吸道飞沫传播,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的疑似患者。
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坚持体育锻炼,可选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增强御寒能力。
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调畅情志,加强情志疏导,以改善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情绪。通过读书听音乐,并配合体育锻炼,也可以通过静坐或静卧,使精神清宁,病气衰去,身心健康。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