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大夫,这娃娃总说嗓子疼,一吃饭喝水就疼的直哭,您看看这是怎么了?”
近日,我院儿科门诊来了不少“发热、嗓子疼、吃不下饭”的小患者,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是感冒引起的嗓子发炎,其实,孩子很有可能是感染了一种夏秋季节高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疱疹性咽峡炎。那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
主要症状及传播方式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喉咙痛、流口水、口气重、胃口变差。可伴有咳嗽、流涕、呕吐、头痛、腹泻等。口腔咽部、软腭会出现数个至数十个灰白色疱疹,周围伴有红晕。随后1-2天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患儿会常常哭闹不止,烦躁不安。病程一般1周左右,预后良好。少数严重患儿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急性迟缓性麻痹等并发症,病程可达2周。
疱疹性咽峡炎是自限性疾病,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患儿和隐形感染的患儿均是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或者接触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传播(所以注意勤洗手很重要)。因为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有10几种病毒,不同种的病毒均会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所以,感染了其中一种病毒,下次有可能感染另外一个病毒。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虽然是同一类病毒(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但不是同一种肠道病毒,因为肠道病毒是一个大家族,里面包含的病毒种类繁多,其次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就是口腔(尤其是咽峡部)、手心、足底甚至肛门周围的皮肤黏膜出现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仅仅在口腔内有疱疹。
但是在疾病的初期,两者可能鉴别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多数患手足口病的孩子都是先从口腔的咽峡部出现疱疹的,且口腔黏膜的表现两者是相似的,所以要在出现口腔疱疹的后续2-3天内继续观察孩子手心、足底是否会有疱疹出现,如手心、足底陆续出现疱疹,那就要考虑是手足口病了。
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家长们应该如护理?
1注意居家通风,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2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喝温开水,忌食刺激性食物,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
3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消毒方法可用消毒剂消毒、热水煮沸等。
4家长帮助患儿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可用淡盐水漱口,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5遵医嘱服药及外用药物涂抹。
6注意患儿情况,如持续高热、惊厥,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应及时就医。
预防病毒感染,由我做起
让我们坚守每一道防线
让病毒无从入侵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