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自2008年5月2日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以来,每年报告病例数居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天气炎热,手足口病进入流行季节,了解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EV-71、COX A-16、其他肠道病毒等)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手、足、臀、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并发症,个别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其次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患者的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接触由其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床上用品等均可感染,其中,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
同一名儿童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病原体多样,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最常见。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会对感染过的肠道病毒血清型产生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及肠道局部抗体,但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因此,机体可能因先后感染不同血清型或亚组病毒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2~7天,呈自限性,显性病人症状通常较轻,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多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伴乏力,可出现喷嚏、咳嗽、流涕等感冒样症状,也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发病期主要以手、足、臀皮疹及口痛为特征。由于口咽痛影响进食,患儿可表现为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或口唇;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无疼痛瘙痒;手、足、口腔等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及死亡病例多数由EV71感染所致。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很重要: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特别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加工食物之前或手被污染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2、经常对教室、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
3、注意教室、寝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孩子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每日对座椅、扶手、门把手、餐具、玩具、毛巾、口杯等重要部位及物件进行消毒。
4、合理营养,睡眠充足,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5、目前,该病有肠道病毒EV71疫苗,主要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