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食欲减退、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症状,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一、传染源
凡是血液中可以检测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特别是HBV DNA阳性者),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是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HBV主要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传播、产程传播和产后传播)、血液传播(如被HBV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等)、性接触传播(与HBV阳性者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等。
三、潜伏期
潜伏期通常为45~180天,平均60~90天。
四、易感人群
人群对HBV普遍易感。婴幼儿因免疫系统不够完善,感染后极易转为慢性HBV携带者,成年后发生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增加。此外,由于某些特殊人群暴露乙肝的风险较高,比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性行为者或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相比于普通人群其感染的风险更高。
五、免疫程序
(一)接种对象及剂次:乙肝疫苗按“0-1-6月”程序共接种3剂次,第2剂与第1剂间隔1个月,第3剂与第1剂间隔6个月。
新生儿接种: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
(二)接种剂量: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每剂次 10μg,不论产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阴性,新生儿均接种10μg的乙肝疫苗。②重组(CHO)乙肝疫苗:每剂次10μg或20μg,HBsAg阴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接种10μg的乙肝疫苗,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接种20μg的乙肝疫苗。
(三)补种原则:若出生24小时内未及时接种,应尽早接种。对于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者,需尽早补种,补齐未接种剂次。第2剂与第1剂间隔应不小于28天,第3剂与第2剂间隔应不小于60天,第3剂与第1剂间隔不小于4个月。
(四)其他事项: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可按医嘱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HBIG,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HBsAg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建议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HBsAg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2000g者,也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在婴儿满1月龄、2月龄、7月龄时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
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者)、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建议HBsAg阳性产妇所生儿童接种最后一剂乙肝疫苗后1~2个月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若发现HBsAg阴性、抗-HBs阴性或<10mIU/ml,可再按程序免费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肝炎危害的认识,并呼吁人们关注自身健康,通过接种疫苗、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等措施来提升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呵护好自己的“小心肝”。防治乙型肝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神圣义务。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