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子痫前期早筛早防,守护母婴安全!

一、什么是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一般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水肿、蛋白尿,并可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可发展为子痫,引起抽搐发作或者昏迷。

研究表明子痫前期发生率为2%-8%,发病率日益上升,中国11个省的14家代表性医院的数据统计表明,中国人群子痫前期发病比例为4.2%,西北、东北地区为高发地带。

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二、子痫前期的危害

子痫前期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到母儿的健康。

对于孕妈妈来说,可能会发生胎盘早剥,颅内出血、心功能不全、心衰、肺水肿、肝功能异常、肾功能衰竭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受累。全球每年发生子痫前期孕妇超过1000万,死于子痫前期和相关高血压疾病的孕妇7.6万。

对于宝宝来说,50%子痫前期会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另外,还会导致早产、小于胎龄儿、甚至是宫内死亡。全球每年死于妊娠并发症的胎儿50万,由子痫前期导致的早产儿1300万。

三、子痫前期发病的母体风险因素

病史及家族遗传史:既往子痫前期病史,子痫前期家族史(母亲或姐妹),高血压遗传因素等;

一般情况:年龄≥35岁,妊娠前体质指数(BMI)≥28Kg/㎡;

有内科疾病史或潜在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本次妊娠情况:初次妊娠、妊娠间隔≥10年,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妊娠任何时候检查),妊娠早期蛋白尿、多胎妊娠;

本次产前检查情况:不规律的产检或产检不当(包括产检质量的问题),饮食、环境等因素。

特别提醒:不是每例子痫前期孕妇都存在所有的风险因素,而且多数子痫前期见于无明显风险因素的所谓"健康"孕妇。

四、子痫前期的筛查及干预

子痫前期一旦发生,无有效治疗手段,除非终止妊娠。减少子痫前期对母婴的危害,预防更重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及多国专业指南推荐,对所有孕妇进行子痫前期风险筛查,并根据筛查结果进行早期干预。

孕早期11-13+6周:子痫前期筛查的最佳时间。通过对孕妇母体风险因素、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PI)等筛查指标的综合计算来判断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

孕中晚期20-36+6周:孕妇可进行PLGF或sFlt-1/PLGF的筛查来判断短期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

经筛查确定可能发生子痫前期的高风险妇女,在医生指导下,孕16周前开始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减少母儿不良结局。

划重点!

子痫前期防治的关键:早筛查、早发现风险、精准防控,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