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心理医生解读心理治疗

                                                           心理医生解读心理治疗

现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九十年代曾经被称为“脑的十年。”脑科学研究的内容部分是关于人类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关于脑科学的研究一直是方兴未艾,因为人类心理活动是极其复杂的、动态的、发展的和变化的。

心理健康与心理学知识息息相关,心理学贯穿于我们个体一生的成长过程之中。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人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肉体的躯体,是物质的部分;另一部分是心理活动,是意识的部分。只有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共同存在,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健康人,个体才能够适应社会良好,这就是人的健康的核心标准。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就像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样,我们知道“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同样,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也具有能动作用,因此,心理健康对个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对那些有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痛苦的人群,一方面需要自己进行自救,另一方面更需要家庭、单位和社会等共同关注支持。最好的方式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把生活慢下来,拿出时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自己,历练生活,最终促进身心健康,回归到社会的健康的生活轨道上。

哪些情况下需要看心理医生?

一、心理痛苦

1.无原因心理痛苦:个体无缘无故的烦恼、忧愁、郁闷、痛苦。持续一段时间(一般建议事不过三的原则,如持续3天以上时间,三周以上,三月以上等等。一般来说,持续的时间越长,情况越复杂,越不容易处理)。通过自己努力或身边人的帮助仍旧无法缓解、减轻,或者出现加重的趋势。对个体本人来说,本人痛苦,或者给一起生活的他人增添了麻烦与痛苦。

举例来说如抑郁情绪,抑郁的核心是内心体验,抑郁者的内心体验及感受是“我抑郁了”。有时候,对抑郁者来说,抑郁的感觉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对抑郁者来说,心情是糟糕的、难过的、痛苦的,甚至是绝望的。抑郁情绪持续2周以上时间,符合症状标准与严重程度标准,基本可以确诊为抑郁症的诊断。

2.有原因心理痛苦:个体生活中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亲近人的帮助,仍旧烦恼、痛苦,未见缓解或者有加重趋势。经过一段时间,如超过三周以上时间,三月以上时间等等。

举例来说如丧恸反应,亲人去世数月后,部分家人仍旧沉浸在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疲乏无力,对生活没有兴趣的状态,不能从亲人去世的悲痛情绪中走出来。

3.用躯体语言表达内心情绪:个体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痛苦症状,症状丰富多变,部位不固定或呈现游走性。持续一定时间,症状时轻时重,且多家医院就诊检查未发现严重躯体疾病,或者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与身体不适不相符、不匹配、不相称。

举例来说如焦虑情绪,个体在遇到生活事件刺激或者没有任何刺激就表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的人表现头痛、头昏、头晕;有的人表现心慌、心悸、心前区疼痛;有的人表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有的人表现腹痛、腹胀、腹泻;有的人表现尿频、尿急、尿痛;有的人身体多部位疼痛;有的人表现手心、脚心等部位出汗等身体不适。

二、社会功能损害

社会功能受损是个体已经发展出来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或暂时丧失。与同龄人比较或者与个体平时状态比较,出现显著的、持久的差异或变化。尤其是个体已经发展出来的某些社会功能出现戏剧性的退化。

社会功能可以简单地分为四个方面:

1. 生活自理的能力。如日常洗脸、刷牙、洗澡、大小便等个人卫生处理,以及吃饭、穿衣等个人生活料理的能力等。

2社会交往沟通的能力。如在家与家人交流沟通;在外与他人交往,包括与熟悉人或陌生人交往;在幼儿园与小伙伴、老师交往;在学校与同学、老师交往;在单位与同事、领导交往等等。交往沟通有没有明显困难。

3.学习、工作及家务劳动的能力。如学生时期,能够适应学校生活,坚持到学校上学,完成规律的学校作息生活及学习任务等等;成人参加工作,能够基本胜任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等等;家庭生活,能够基本完成家务劳动,规划家庭生活,完成日常家务如买菜、做饭、洗衣、卫生打扫等等。

4.遵守规范的能力。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国有国法。在学校遵守班级、学校纪律。在社会上遵纪守法。例如行人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没有打人、骂人违法行为等等。

心理疾病是怎么来的呢?

心理疾病是发展出来的。从最初的生命孕育的十月怀胎开始,从受精卵慢慢发展成胎儿,当胎儿的神经系统开始发育或发育基本成熟时,我们可以推论,这时期的胎儿可能开始发展出心理活动,直到婴儿出生,从此心理活动就伴随人的一生。这是一个先有物质的婴儿,后有心理活动的婴儿的过程。人的一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从婴儿出生呱呱落地便开启了一个人的社会化的历程。心理疾病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慢慢发展出来的。是个体的人与周围环境中的养育者及个体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生活事件,个体的人格形成,个体的家庭环境,个体的社会环境等有密切关系。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心理疾病的发生最终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助人,不伤害。是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运用专业的设置、知识、技术等理论方法帮助来访者,治疗过程中试着全心全意地无私地帮助来访者,至少是无伤害地帮助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在讲述自己的生活与故事,一方面有助于来访者理清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来访者表达宣泄情绪情感。治疗师要与来访者一起讨论来访者的生活,让来访者慢慢回到新的现实生活,让来访者培养并学会自强自立,最终学会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结语:

心理问题来源于日常生活,心理治疗需要来访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逐渐回归并试着改变、适应现实生活,发展新生活,最终走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新道路。

一分预防胜过十二分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心理问题也是这样,我们期盼着把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不要等心理问题发展成心理疾病,或者病入膏肓,我们才悔之晚矣。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