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健康科普知识——水源性寄生虫病


      一、什么是水源性寄生虫病?

      水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通过饮用水或接触到水而被感染所致的寄生虫病。临床表现因虫种和寄生部位不同而异。

      二、水源性寄生虫病有哪些?

      必须经水传播的有日本血吸虫病、曼氏血吸虫病、埃及血吸虫病和麦地那龙线虫病,寄生虫感染期污染水源需通过饮水方式而感染的有溶组织内阿米巴病、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病、隐孢子虫病、贾第虫病、环孢子虫病、微孢子虫病等。

      三、两种常见的水源性寄生虫病

      1.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在中国地区广泛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血吸虫终末宿主为人类或哺乳动物,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其生活史包括虫卵、毛蚴、尾蚴、童虫、成虫。

      (1)生活史

      水体中的虫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化成为毛蚴,毛蚴钻入中间宿主体内,经过无性繁殖迅速发育为成千上万的尾蚴。

      尾蚴在水中游动时,若与终末宿主的皮肤接触,即可利用其吸盘黏附于宿主皮肤表面,再通过分泌生物活性物质迅速钻入宿主皮肤。

      进入宿主体内的尾蚴迅速发育为童虫,童虫在宿主体内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门静脉后发育为成虫。之后成虫产卵,宿主经粪便排出虫卵,虫卵在水体中再次发育,形成发育循环。

      (2)传播源及传播途径

      主要的传染源是受到有虫卵的粪便污染的螺类,传播途径中的重要环节是人群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

      (3)感染症状

      感染者轻则表现为畏寒、发热、腹痛、腹泻、肝区疼痛,严重者表现为肝脏肿大、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

      (4)预防措施

      ①加强对水源、粪便的管理。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饮用生水。

      ③不食用未经烹饪或者未完全煮熟的食物。

      ④不使用可能来源不明的螺类,也不要到无人监管的水域捕捞。

      ⑤对于可能接触疫水的人群,应穿着长筒胶靴,佩戴防护用具。

      2.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又称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结肠,在一定条件下可侵入肠壁或随血流播散引起不同类型的阿米巴病。溶组织内阿米巴是至今为止唯一被确定的,可以引起人类阿米巴病的肠道阿米巴原虫。

      (1)生活史

      生活史包括滋养体期、囊前期、包囊和囊后滋养体各期。

      (2)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传染源为粪便中带有包囊者。

      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感染,食入经包囊感染的食物、饮用水或使用感染餐具均可导致感染。

      (3)感染症状

      感染者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严重者出现肠穿孔、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

      (4)预防措施

      ①及时调查、治疗患者及携带者。

      ②加强对水源、粪便的管理。

      ③消杀蝇虫等媒介昆虫,切断传播途径。

      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饮用生水。

      ⑤加强饮食行业人员的检查管理,及时发现感染者,及早治疗,必要时调离饮食行业。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