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过量饮酒等。与膳食密切相关的超重和肥胖也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关系更为密切。
膳食干预是国内外公认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对血压改善极为重要。作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成果之一——食养,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与关注。
那么,居民朋友如何利用“食养”来改善血压呢?
减钠增钾,饮食清淡。
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 5g 以下;增加富钾食物摄入。清淡饮食,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来源于各类食物的钠盐摄入,包括各种含钠调味品(酱油、酱类、蚝油、鸡精、 味精等)和加工食品等。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富钾食物的摄入;少吃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等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少吃加工红肉制品,如培根、香肠、腊肠等。
合理膳食,保证五类食物。
合理膳食是指在平衡膳食基础上,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调整优化食物种类和重量,满足自身健康需要。高血压患者应该遵循合理膳食原则,丰富食物品种,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推荐高血压患者多吃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蔬果,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且深色蔬菜要占到每日摄入总蔬菜量的一半以上;摄入适量的谷类、薯类,其中全谷物或杂豆占谷类的 1/4~1/2;适当补充蛋白质,可多选择奶类、鱼类、大豆及其制品作为蛋白质来源;限制添加糖摄入;减少摄入食盐及含钠调味品(酱油、酱类、蚝油、鸡精、味精等)。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能量摄入过多易导致超重和肥胖,每天能量的摄入取决于诸多因素。根据2023版DRIs我国 18~49 岁成年人轻身体活动水平每日平均能量需要量男性为 2150kcal,女性为 1700kcal;超重和肥胖者应减少能量摄入,同时控制高能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和酒类等)的摄入。
建议所有超重和肥胖高血压患者减重。控制体重,包括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身体活动。
提倡进行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身体运动,减少静态行为时间。运动可以改善血压水平。建议非高血压人群(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或高血压患者(为降低血压),除日常活动外,应有每周 4~7天、每天累计 30~60 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饮酒者尽量戒酒。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过量饮酒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其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强烈建议高血压患者戒烟,不饮或限制饮酒。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高血压患者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应适时进行压力管理,避免由于精神压力导致的血压波动。
监测血压,自我管理。
坚持长期治疗,自我管理。遵医嘱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自身血压数值,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膳食模式。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