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在中医门诊上,经常有亚健康的患者,西医体检并无大碍,却总是疲倦乏力,精神萎靡,自己感觉到身体的异样,又凭借自己的养生知识,断定自己是“气虚了”。
气虚病证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帅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气虚了,怎么办?
老百姓对补虚并不缺乏经验。耳熟能详的补气药有人参、党参、黄芪、西洋参,常常用于气虚症状或者养生保健,但是你吃对了吗?
药物有四气五味,有升降浮沉、寒热温凉的区别,补气药如果服用错误,也会造成伤害。
人参是传统的中草药,属于五加科,是地球上活了6000多万年的植物活化石,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补五脏、除邪气、轻身延年” 之作 用。《本草纲目》记载人参能“治男妇一切虚证”,有大补元、 固脱生津、回阳救逆的药理作用。具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吓、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延年益寿。
人参虽好,但是大家对人参的使用还是持谨慎态度,因为都知道人参“大补”不能随便吃,非体虚明显的人吃了容易上火,会出现流鼻血,血压升高,口舌生疮等症状,而且随着现在的中药养植技术的发展人参的药物成分也是有区别。
黄芪和人参一样都属于味甘微温,大量服用或长期服用易温燥上火,另外,黄芪的药性还有其他的作用,常常被忽视。(1)具有升气的作用。黄芪补气的力量容易向头面部行走,对于清阳不升,脾气下陷等证比较适合,能够改善头目不清,上午困顿,精神萎靡,便溏泻泄等症状;(2)气达外表,具有浮的作用。黄芪的补气力量偏于走表,补卫气,很多表虚白天自汗的患者其实是由于卫气虚弱,腠理开的原因,著名的玉屏风散就是用的黄芪来固表。(3)气行走窜,易动血。黄芪的补气力量不是固守不动的,而是滑利走动,可以气动行血。对于气虚血瘀的患者比较适合。很多临床医师和百姓不了解黄芪的用法,造成临床很多误服造成不良后果的案例:
案例1.一位做过前列腺手术的中年男性,自认为开刀破腹,伤了人体的元气,便想“喝黄芪补补”。每天20g-30g用养生壶浓煎代茶饮,连服5天,手术伤口崩开,喷射状大出血,差点酿成悲剧。黄芪行气走血,这位患者体壮力强,过补能量无处释放,不仅起不到补的作用,反而不利于伤口愈合。
案例2.一位患者因失眠前来求助,经脉诊发现脉上、内热特别明显,询问发现患者认为自己体虚,故长期服用了一段时间的黄芪。这位患者的体质属于上盛下虚、肝火比较旺的类型,服用黄芪气逆于上,是火上加火的做法,直接影响睡眠质量。一般而言,脾气比较急的朋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肝胆火盛和气逆的情况,不适合单独服用黄芪。老百姓所谓的“虚不受补”、“补了上火”其实是没有掌握到适合自己的补气药,是用错了药的结果。在临床中医师的君臣佐使下,可以预防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党参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懒言短气、四肢无力、食欲不佳、气虚、气津两虚、气血双亏以及血虚萎黄等症。党参补气的力度没有人参厚重,也比黄芪“温顺”,它的补气力量是以静、固护为主,具有补中益气和留药守中的作用,不似黄芪走窜,所以在临床使用中,腹部气郁胀满的人服用党参会更加痞满不适。党参还有生津液的作用,对于既气虚又有阴津不足的人比较适合,而黄芪则容易生燥,久服口干。
西洋参性味苦、甘、凉,归经于肺、胃二经,主要功用是补肺清火,养胃生津。口干而渴,持续低热,口鼻干燥,舌质红而少苔者无苔等症状,均可服用西洋参。但表邪或湿热未尽者,及证属虚寒者,皆不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西洋参是适应于体质偏热但是又气虚的人,适合有火气又气虚的人使用,而且西洋参的生津的作用很强,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口干症状,很多人对西洋参存有偏见,认为药性很寒,这是不恰当的。
总体而言,补气力量人参是最厚重的,容易上火的药物是人参和黄芪,具有生津作用的是西洋参和党参,选择合适的药物养生吧!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