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罕见病并不罕见,做好第一道“安检”——新生儿疾病筛查

国际罕见病日:欧洲罕见病组织于2008年2月29日发起并组织了第一届国际罕见病日,旨在提高社会公众和政府对罕见病及罕见病群体面临的问题的认知。特意选在2月29日这个四年才有一天的日子,就是为了加深公众对“罕见”二字的理解。其后为了方便纪念,各国统一将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

一、罕见病并不罕见

新生宝宝呱呱坠地,新手爸妈们都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中。然而据2012年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占出生人口总数的5.6%。随着医疗水平不断上升,经统计我国每年新增罕见病患者已超过20万。在这些数据背后,无数个家庭背上经济和心理的沉重负担。

虽名为“罕见病”,但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我国现有罕见病患者超200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超20万。每个人身上都有5-10个缺陷基因,一旦父母双方拥有相同的缺陷基因,就有可能生下有罕见病的宝宝。所以,罕见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有生命的传承,就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

瓷娃娃、蝴蝶宝宝、月亮孩子……这些看似可爱的名字,对应的医学术语分别是成骨不全症、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白化病;而“不食人间烟火”、“万里挑一”的宝宝,同样是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代名词,它们统称为—“罕见病”。

大多数罕见病患者,或早或晚会出现多脏器功能受累,特别是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有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肝肾功能损害、体格和智力落后,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危及生命。

提起罕见病,人们心头不免掠过一丝忧伤。它的未知与神秘,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医学的局限,也让很多孕妈和宝妈担忧和忐忑。因此把好预防关,早发现、早干预才是罕见病防治的最佳途径。

二、新生儿疾病筛查——宝宝出生后的第一道“安检”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早期发现罕见病的方法之一,是出生缺陷的第三级防控措施。

目前青岛市开展的免费筛查新生儿疾病包括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四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

特别注意:

1.大部分患有疾病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是正常的,但在出生3-6个月后会逐渐出现一些异常表现。如果这时才被诊断,就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会导致宝宝的体格和智力发育落后,且难以得到改善,这将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所以,即使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也要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2. 筛查结果异常,并不代表宝宝一定患病,但当接到复查通知后,一定要尽快按通知要求带宝宝到指定的门诊复查或确诊。一旦孩子被确诊患病,家长应该遵医嘱及早进行治疗,定期复查监测宝宝体格和智力发育情况,以防这些疾病造成不良后果。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