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全国爱耳日:
2024年3月3日是我国第25个“爱耳日”,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耳朵就是通往心灵的路。耳朵可以让人感知语言的温度,感知万籁,让我们更好认识世界。如果听力发生障碍,则会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交流,还会严重影响人的听觉言语功能,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一年前,1.5岁的冬冬(化名)跟着妈妈来青岛探亲。亲戚发现孩子一岁半了,脾气倔强,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时就“啊、啊”大叫,满地打滚,遂随来儿童保健门诊咨询。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除了发现家长描述的症状外,还发现冬冬不听指令,目光交流差,对铃声也不敏感,立即转诊到耳鼻喉科(青岛市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检测,最后确诊为听力损失(重度感音性耳聋),这就是孩子不听指令的原因!
在后续治疗中冬冬佩戴了助听器,并进行康复训练。而今,2.5岁的冬冬怎么样了呢?
再次见到冬冬,已经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让他去拿玩具、搭积木都能听懂,回答问题也能比较清晰地表达了。妈妈感慨万千。
一、听力损失是怎么回事?
听力损失又称听力障碍、弱听、耳聋,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
听力损失可以分为五级: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及完全性听力损失五级。
二、听力损失的危害?
1.“十聋九哑”形象地反映了听力损失对儿童言语、语言能力的影响。事实上,听力损失,特别是先天性听力损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远远不仅限于言语、语言。
2.听力损失儿童在知识和语言能力上的落后会导致智力落后;不能通过语言交流满足自身需求,往往会导致情绪障碍,妨碍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就像文中的“冬冬”;由于听力异常儿童在言语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成绩和社会能力方面滞后,长大后就业机会也大大减少。
3.中重度以下听力损失,特别是轻度听力损失的儿童,因为有残余听力,对外界较大声响有反应,易被家长忽略。但这些儿童往往只能听到声音而听不清在说什么,因此会导致其言语理解能力下降和言语发育迟缓,甚至是语言和言语障碍。另外,听力损失的儿童往往会出现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导致厌学等问题。
三、如何早期发现听力损失?
1.进行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之一。
听力筛查是在宝宝出生24小时以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能客观判断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
如果没有通过初筛,也不能说明宝宝听力一定有问题,还有可能是由环境噪音或耳道堵塞等原因所致。因此,要在42天左右接受复查。如果42天复查仍未通过,要在3个月左右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
2.根据儿童听力发育特点来判断
极少数孩子虽然在新生儿期通过了听力筛查,但也可能存在迟发性耳聋或者其他不能早期发现的听力障碍,家长仍要继续关注宝宝的听力和语言发育情况。因为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急性传染病、耳毒性药物、中耳炎和噪音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宝宝的听力。
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情况,建议到儿童保健科进行评估和检查:
3月龄,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
6月龄,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8月龄,听到声音无应答;
12月龄,呼唤名字无反应;
18月龄,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或者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
2岁,不会说3个物品的名称,或者不会按吩咐做简单事情;
2岁半,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
3岁,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3岁以上,说话总是口齿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等。
3.婴幼儿听力情况家庭观察方法有哪些?
(1)吸吮喂奶观察法
婴幼儿在喂奶时给一定的声音(最好在宝宝吃的最尽兴时),给短暂的敲击声(1秒左右)。正常情况下,宝宝吸奶的节奏或动作会改变甚至停止吸奶,有时也会看到眨眼睛,面部和手足抽动等。第一次可以给中等强度声音,有反应,下一次减小声音;没有反应,下一次则可增大声音。
(2)睡眠测试法
婴幼儿刚刚入睡时(浅睡状态),在两耳分别敲铃,观察孩子会不会被响声惊醒,或出现眨眼、身体抽动等动作;或者当深睡时,可捏鼻子,宝宝快醒时,再进行上述测试。
(3)转头测试法
针对3个月以上的婴儿,让婴儿坐在母亲的膝盖上,给他一个小玩具吸引注意力。另一个人在孩子身后左、右两侧分别突然敲铃,观察孩子是否会主动去寻找声音。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