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夏季气温上升,细菌性、有毒动植物性、真菌性食源性疾病易发、高发。目前正值暑期,一年一度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即将盛大开幕,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的青岛成为游客们的首选避暑胜地,在此,李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夏季常见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作出温馨提示。
1、安全食用海鲜类产品
海鲜是海滨城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但动物性海产品易受到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和各类海产品中,它生命力顽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是引起我国沿海地区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最多的致病菌之一。当这些海产品加工过程中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生吃或未烧熟煮透,就容易引起肠道感染。
海产品在运输、销售、贮藏等环节中保持低温储藏,可有效控制该细菌的繁殖生长。购买海鲜时,注意与其他食物分装存放,购买后如果不能即时加工,应尽快放入冰箱,在冰箱中储存海鲜时要注意生熟分开。食品与食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避免出现交叉污染。处理海鲜时,刀砧容器要专用,避免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烹饪海鲜时,要烧熟煮透,副溶血性弧菌不耐高温,80-90℃加热1分钟即可灭活。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及时放到冰箱里冷藏和冷冻。
2、安全食用凉拌菜和卤味熟食
炎炎夏日,很多人食欲不振,对吃凉拌菜等冷食类食品情有独钟。但凉拌菜是不少致病微生物滋生的温床,如处理食材时不注意细节,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由于凉拌菜加工过程不需要加热,所以这类食品对原材料和制作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稍有疏忽就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引发食源性疾病。
购买凉拌菜、卤味熟食时,应选择资质合格且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饮单位,不要在无证照摊贩处购买。注意按需购买,避免长时间储存。家庭自制凉拌菜、卤味熟食时,要选用新鲜的原材料。能加热的原材料应彻底加热,冷却过程注意防护;不能加热的蔬菜、瓜果等要彻底洗净。加工过程中刀具、砧板、餐具等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完后尽快食用。
3.安全食用菜豆类蔬菜。
夏季是四季豆、芸豆、刀豆、豆角等各类菜豆上市的季节,生的菜豆中含有皂甙和红细胞凝集素,通常情况下,充分加热后能够破坏其毒素,一般不会引起中毒,如果烹调时加热不彻底,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在加工菜豆时,要按照“一洗二浸三烫四烹调”工序进行,尤其烹调时一定要翻炒均匀,烧熟煮透,防止中毒。
4.安全食用小龙虾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与食用小龙虾、淡水鳕鱼等动物性水产品有关。夏季是小龙虾的消费旺季,消费者在享受美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减少发病的风险:一是选择新鲜可靠的食材,到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农贸市场、超市和电商等正规渠道购买新鲜小龙虾。二是烹饪前清洗彻底,小龙虾鳃毛里面吸附了很多病原微生物,加工时将鳃剪掉,虾壳和虾爪根部要刷洗干净。三是一定要烧熟煮透,建议适量食用,避免一次过量。
5、安全使用野生蘑菇。
夏季气候很适宜野生蘑菇生长,这也是夏季毒蘑菇中毒高发的原因。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是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安全、最有效的做法。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一定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炎热夏季,预防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做法就是遵循食品安全的五个基本原则,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证食品安全的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大家购买食品时应选择新鲜的,并在购买后及时加工食用;储存食物时生熟分开存放,应避免一次性购买过多,以免长时间冷藏导致细菌滋生尽量避免长时间储存;对剩余的食材和饭菜,消费者应尽快将其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并在取出后充分加热后再食用,防止食源性疾病。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