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心”事早知道,成长之烦恼——强迫症,为什么别人都不理解我

“心”事早知道,成长之烦恼——强迫症,为什么别人都不理解我

琳娜(化名)是一位即将就读大二的女学生,外表看来开朗大方。因2个月前在学校学习期间突然出现情感爆发,情绪崩溃,新学期即将开始,学校要求琳娜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后决定是否继续留在学校学习,为评估自己的精神状态,琳娜只好在父亲的陪同下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咨询。

在就诊室,琳娜开门见山,诉说自己的要求:“我就是想看看我目前的状态如何,能不能支撑我接下来的三年大学生活。”在医生指引询问下,琳娜诉说了自己的苦恼:“一个人独处时担心被监控,明明知道没有被监控,但心里总是感觉有被监控。”这样的想法时不时在脑海中经常浮现,琳娜本人不愿意想,但是这些想法会不由自主从脑海中冒出来。

事实上琳娜的这些苦恼已经存在2年多了。期间琳娜曾经主动求医,到多家医疗机构间断就诊,或门诊就诊,或心理咨询,医生也已经给予服药治疗。让琳娜最苦恼的是“没有人理解我。”琳娜自觉痛苦、烦恼,而琳娜父母却认为琳娜没有问题。因学习压力及家人反对等原因,琳娜就诊看医生时断时续,服药不规律。家人不理解,学习压力大,脑子控制不住想事情,琳娜为此苦恼、郁闷、惆怅,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心理天平渐渐失衡,有时会不自觉产生无名敌意,为小事情烦躁,甚至暴躁,最终出现情绪失控的状态。

一、大众如何早期识别强迫症?

1.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和)强迫动作行为。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都是强迫症的表现形式。琳娜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强迫性思维,大众对仅仅表现强迫思维的强迫症识别是有一定难度的。

2.强迫思维是个体在日常生活的某些时间段内经常感受到的反复的、持续的、明知不必要的一些想法、冲动或意向。个体会主动压抑或进行对抗这些想法、冲动或意向。

3.强迫动作行为表现重复行为(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反复关门、反复排序等)或心理活动(如反复计数、反复祈祷、反复默念等)。动作行为的目的是减轻焦虑与痛苦,自己意识到是过度的、不必要的,但身不由己地控制不住。

4.因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耗时间、耗精力,影响工作、学习与生活,个体为此会感到烦恼、焦虑或痛苦。

二、成长过程中遇到烦人的强迫症如何开展自救?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刘彩兴主任医师温馨提醒市民朋友:

1.心病需要心药医,需要找专业的医生处理。强迫症的治疗最好需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同时进行,而心理治疗更需要个体化治疗。

2.强迫症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强迫症的内心冲突多有常型与变形之分。常型的现实心理冲突会违反道德或法律,会受到谴责,所以强迫症的强迫多以变形的方式表现。琳娜的难言之隐“明明知道没有被监控,但心里总是感觉有被监控。”就是变形。琳娜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她还存在人际关系的困惑,她与父母、同学等人际关系出了严重的问题,导致“没有人理解我。”

3.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当我们的内心痛苦出现并持续一段时间,通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努力调整与改进,痛苦一直存在且有加重趋势,建议及早到专业、规范的医疗机构就诊咨询治疗,专业的医生会进行访谈评估,进行必要的心理学测验、生物学指标检测等评估,然后根据就诊者具体情况提出科学规范系统的治疗计划。

4.任何身体疾病与心理疾病都是在发展中变化的,如果不及时对症处理,有可能会迁延慢性化,最终演变成难治性疾病。需要我们大力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为主的科学防病治病方针。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