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过轻,反映能量摄入相对不足和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疾病发病风险;体重过重,反映能量摄入相对过多或身体活动不足,易导致超重和肥胖,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的发生风险。

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达50.7%;孕产妇能量过剩和体重增长过多现象较为普遍,影响母婴近期和远期健康。

一、一般人群如何保持健康体重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平衡膳食准则之一,主要内容如下:

1.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

2.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3.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4.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 2~3天。

5.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二、孕产妇如何进行体重管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备孕和孕期妇女,调整孕前体重至正常范围,保证孕期体重适宜增长;哺乳期妇女,增加身体活动,促进产后恢复健康体重。

1.体重监测和管理应从备孕期开始,每周至少称重一次。注意使用校准过的体重仪,每次在固定的时间称重,如晨起空腹时,称重前排空大小便,脱鞋,仅着单衣,保证体重测量的准确性。

2.进行孕期增重记录和动态监测,使体重在整个孕期按计划适宜增长。

(一)孕前体重管理

1.低体重:可适当增加食物量和规律运动,每天可加餐1-2次,增加牛奶100-200ml,坚果10-20g。

2.超重或肥胖:应纠正不健康饮食行为,减慢进食速度,减少高能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每天主动进行30-9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运动。

(二)孕期体重管理

1.孕早期增重不宜超过2kg,孕前体重正常者孕期增重8-14kg为宜,孕前低体重者孕期增重可稍多,孕前超重或肥胖者孕期增重应较少。

2.根据孕前BMI选定对应的孕期体重增长曲线图,进行孕期增重记录和动态监测。

3.体重增长过多者,应在保证营养素供应同时控制总能量,增加身体活动;体重增长不足者,应适当增加食物量,并注意各类食物的合理搭配。

如果没有医学禁忌,孕期进行身体活动是安全的。那么,孕期如何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

建议孕、中晚期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如快走、游泳、打球、孕妇瑜伽、各种家务劳动等。

孕妇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孕前的运动习惯,结合主观感觉选择熟悉的活动类型,量力而行。

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指心率明显加快,运动中可以说话但不能唱歌,运动后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主观感觉稍疲劳,休息10分钟左右可以恢复。

(三)产后体重管理

产后1年内是体重恢复的关键时期,产后6个月左右恢复到孕前体重的妇女,后续10年超重的风险会降低。

产后超重一方面源于孕前超重或孕期增重过多,另一方面跟产后体重滞留有关。

产后应循序渐进增加适度身体活动,产后体重每周下降0.5kg是安全有效的,减重过快可能影响身体恢复和母乳分泌。

1.产褥期以低强度活动为主,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步行、盆底运动和伸展运动等,减少静坐和视屏时间。

2.顺产第2天就可以做产褥期保健操,每1-2天增加1节,每节做8-16次,但不宜在分娩后很快恢复高强度运动及过早负重劳动。

3.产后6-8周可根据身体恢复和体重情况逐渐进行散步、慢跑等有氧活动,从每天15分钟逐渐增加至每天30分钟,每周4-5次,并逐渐增加骨骼和肌肉的抗阻运动。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