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左手甜粽,右手咸粽
我!全!都!要!
糯米虽香
吃多了却容易变成“负担”
别担心
这5款药膳粽
让传统粽子升级成“食疗小能手”
一、 健脾祛湿粽 - 湿热体质者
食材:糯米、薏米、赤小豆、茯苓粉、山药丁、莲子、芡实、瘦肉或香菇。
功效:薏米、赤小豆利水消肿,茯苓健脾宁心,适合夏季湿气重、易浮肿的人群。
二、 补气养血粽 - 气血虚弱者
食材:糯米混合血糯米、红枣5颗、桂圆肉、黄芪水浸泡米粒、红豆沙馅(少糖)。
功效:黄芪补气,红枣桂圆养血安神,适合面色苍白、易疲劳者。
三、 滋阴降火粽 - 阴虚燥热者
食材:绿豆沙馅(去皮绿豆蒸制)、百合粉、麦冬、荸荠丁、少量冰糖调味。
功效:绿豆清热解毒,麦冬滋阴生津,缓解口干舌燥、心烦失眠。
四、 温阳暖胃粽 - 脾胃虚寒者
食材:糯米加姜汁、肉桂粉、红糖适量、栗子、核桃仁作馅。
功效:生姜温中止呕,肉桂散寒止痛,适合胃冷怕凉、易腹泻人群。
五、 低糖养胃粽 - 糖尿病人群
食材:糙米、燕麦米替代糯米、黄精(切碎拌入)、南瓜丁、鸡胸肉馅、代糖少许。
功效:黄精补脾润肺,糙米升糖指数低,减少血糖负担。
食用小贴士:
1.粽子不易消化,每日不超过1个,搭配绿茶或山楂茶助消化;
2.湿热体质者少食肥肉粽,阴虚者避免过量蜜枣粽;
3.药膳粽需根据体质选择,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建议遵医嘱食用;
4.端午时节正值仲夏,饮食宜清淡,搭配艾草浴、香囊佩挂,更有助祛邪避秽,养生防病。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