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冬病夏治-三伏贴

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邪正盛衰。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中医未病先防,必须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入手。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三伏天”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目的,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证,多发病于冬季。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阳气充盛,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宿疾得以治疗,机体得以恢复。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若使用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疱疗法。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贴各敷一次。利用夏季阳气和温热药物的温阳补益祛寒作用,提补人体正气扶正祛寒,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缓解和控制疾病。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风湿类关节炎及胃肠道疾病等)。

禁忌症: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发烧,咽喉发炎,一岁以下婴儿,孕妇,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短时间内贴敷即会大量起水泡者,皮肤容易过敏者。

注意事项:1.治疗前须清洁皮肤。贴敷时间一般为0.5-2个小时,少儿一般半个小时以内。贴药后若局部出现痒、热、刺痛等,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如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小时。

2.贴敷期间宜清淡饮食,当天忌食鱼、虾、蟹等海鲜,酒、冷饮、辣椒等辛辣寒凉食物。个别患者因皮肤过敏或贴敷时间过长而起水泡者,应继续忌口至创面愈合。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