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牙周日常护理小知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而口腔健康,尤其是牙周健康,又与全身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牙周疾病的患病率高达97%,如何正确有效地预防和维护牙周健康应该成为每个人都能掌握的基本技能。口腔清洁的方法因人而异,应由医生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的口腔卫生宣教,但也有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注意。

1、刷牙

几乎所有人都有每天刷牙的习惯,但是多数人对于刷牙的重要性和方法缺少正确的认知。

刷牙是非常重要的口腔卫生维护途径,如果不刷牙或者刷牙效果不佳,牙面上就会有许多细菌沉积,从而导致牙龈的炎症,造成牙龈出血,长此以往牙齿也会松动脱落。而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使用硬毛牙刷用力拉锯式横刷,也可以导致牙颈部的牙体组织缺损。

刷牙既要满足清洁的目的,又要避免损伤牙齿,我们推荐下面两种刷牙方法。

①水平颤动刷牙法:要选用小头软毛牙刷,首先将刷头放于牙颈部,毛束与牙面成45度角,毛端向着根尖方向,略微施加压力,然后将牙刷作近、远中方向水平颤动,一般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mm,也就是牙刷的位置在牙面上基本保持不动,而非拉锯式的横刷。这样可将龈缘附近及邻面的菌斑揉碎并从牙面除去。刷上下前牙的舌面时,可将牙刷头竖起,以刷头的前部接触近龈缘处的牙面,作上下的颤动,依次移动牙刷到邻近的牙齿。每次移动牙刷时应有适当的重叠以免遗漏牙面。全口牙齿应按一定顺序,里外都要刷到,切勿遗漏。

②竖转动法:可选用软毛或中等硬毛的牙刷,这样不会损伤牙龈,而且适用于有牙龈退缩者。其方法要点如下:牙刷毛端指向牙龈,然后加压扭转牙刷刷牙,即刷上牙时刷毛顺着牙向下刷,刷下牙时刷毛从下往上刷,每个部位转刷5~6次,然后移动牙刷位置重复上述动作。

此外,市面上电动牙刷也越来越普及,但其作用和普通刷牙类似。电动牙刷并不显著优于手动牙刷,但是会更方便使用。

刷牙离不开牙膏,使用牙膏可明显增强刷牙的效果,因为牙膏中所含的摩擦剂和洁净剂可以加强清洁作用。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功效牙膏,包括防龋、美白、止血、脱敏、清新口气等等,但此类牙膏仅能起到辅助作用,出现症状还是建议及时就医 。

2、牙间隙清洁

除了刷牙外,还必须辅以其它工具如牙线、牙间隙刷等,才能彻底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

牙线对无明显牙龈退缩的牙间隙最为适用,大多数人,包括儿童的乳牙均应该使用牙线。牙线的使用方法是首先取一段长约15~20cm的牙线,两端并拢打结,形成一个线圈;然后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将线圈绷紧,两指间相距约1.0~1.5cm,将此段牙线轻轻通过两牙之间。如果两牙之间较紧不易通过时,可做里外拉锯式动作通过;通过牙齿到达牙龈的边缘后将牙线紧贴一侧牙面,并呈C形包绕牙面,朝向牙线进入的反方向移动,以“刮除”邻面上的菌斑,每个邻面重复3~4次;然后将牙线包绕另一侧牙面,重复刮除的动作,最后将牙线取出,放入下一个牙的间隙中,重复上述动作清洁邻面。如此依次逐个将全口牙齿的邻面菌斑清除,包括最后一个牙的远中面。每清除完一个区域的牙间隙后,要用清水漱口。

有牙间乳头退缩或牙间隙增大的患者,可用牙间隙刷来清洁牙间隙。牙间隙刷的刷头为金属丝,其四周附带有柔软的刷毛,更适用于牙龈退缩患者牙间隙的清洁。使用时应注意,若龈乳头无退缩、插入有困难时,不宜勉强进入,以免损伤牙龈。

3、漱口

饭后漱口是很多人的习惯,漱口后能够去除饭后残留在口腔内的部分食物残渣,但是漱口不能替代刷牙,因为漱口不能有效清除牙菌斑。清水漱口或者淡盐水漱口在口腔清洁过程中只能起辅助作用,而每日刷牙和使用牙线等清洁方法是必需的。

对于口腔内有感染或口腔手术后,一些患者需要药物性漱口液漱口,能对抑制口腔内致病微生物的繁殖生长起到一定辅助治疗的作用。

4、定期洁治

日常的自我口腔卫生清洁难以完全清除牙面上所有的菌斑和软垢,即使是掌握了正确的菌斑控制方法也会有“卫生死角”,这些菌斑长期堆积就会形成牙石。这就需要人们定期去医院进行洁治,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洗牙”。不少患者都问一个问题,洗牙是不是把牙齿洗白?其实对于吸烟、喝茶等牙齿外源性着色的患者,洗牙后是可以把牙齿表面的色素去除使牙齿露出本来的颜色,显得变白了。但是一些四环素牙、氟斑牙、牙齿咬合面的深窝沟等,洗牙后是不能变白的。洗牙最重要的目的是去除牙面上的菌斑和牙石的刺激,使牙龈炎症完全消退或明显减轻。

超声波洁治术是最常用的一种洁治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超声波洁治。某些置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以及患有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使用超声波洁牙。

我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牙齿的洁治,对于部分患者,例如正畸过程中的患者或者重度牙周炎患者,应酌情缩短牙周定期复查的时间。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