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关注儿童听力,聆听精彩未来

听觉是我们感知周围声音的感觉,听力是人内在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听觉,我们与周围的环境接触,与他人交流,表达我们的想法,并获得教育。但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儿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2012 年一项全球调研发现,发展中国家永久性先天性或早发性听力损失的估计发病率是6‰。

因为缺乏明显的症状,听力损失通常被称为一种“看不见的残疾”,未经新生儿听力筛查或定期听力测试,先天性或早发性听力损失的儿童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干预。听力损失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干预,会对儿童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如沟通、儿童语言和言语的发展、认知、教育、就业、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

一、什么是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又称听力障碍、弱听、耳聋,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根据好耳的听力阈值(dB)(人耳能听到的最低声音强度)分级,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听力损失分为以下级别:

2021年WHO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

二、听力损失对儿童的影响有哪些?

“十聋九哑”形象地反映了听力障碍对儿童言语、语言能力的影响。事实上,听力障碍特别是先天性听力障碍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远远不仅限于言语、语言。

听障儿童在知识和语言能力上的落后会导致智力落后;语言能力低下造成听障儿童难以从正规教育中受益;听障儿童不能通过语言交流满足自身需求,往往会导致情绪障碍;除非建立替代交流方式,听障儿童很难学习社会规则,妨碍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由于听障儿童在言语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成绩和社会能力方面滞后,长大后就业机会也大大减少。

中重度以下听力损失,特别是轻度听力损失的儿童,因为有残余听力,对外界较大声响有反应,易被家长忽略。但这些儿童往往只能听到声音而听不清在说什么,因此会导致其言语理解能力下降和言语发育迟缓,甚至是语言和言语障碍。另外,听力损失的儿童往往会出现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导致厌学等问题。

三、如何早期发现孩子听力异常?

尽早发现孩子听力异常的两种方法:

1. 进行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是在宝宝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能客观判断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

按照听力筛查与诊治技术规范要求,宝宝在出生48小时以后,要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如果没有通过初筛,也不能说明宝宝听力一定有问题,还有可能是由环境噪音或耳道堵塞等原因所致。因此,要在42天左右接受复查。如果42天复查仍未通过,要在3个月左右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

2. 根据儿童听力发育特点来判断

通过听力筛查后,家长仍要继续关注宝宝的听力和语言发育情况。因为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急性传染病、耳毒性药物、中耳炎和噪音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宝宝的听力。

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情况,建议到儿童保健科进行评估和检查:

3月龄,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

6月龄,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8月龄,听到声音无应答;

12月龄,呼唤名字无反应;

18月龄,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或者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

2岁,不会说3个物品的名称,或者不会按吩咐做简单事情;

2岁半,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

3岁,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3岁以上,说话总是口齿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等。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