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中医药膳
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的药食同源物质进行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而成,独特的色、香、味、形、效并具有养生、防病、祛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药膳
现代药膳的发展是在总结古人经验的基础上,得以进一步完善,其运用更加符合中医理论的发展,并注意吸取现代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具备其理论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其发展特点更具有多样化。
1、现代药膳特点:
其一,总结应用前人的经验而不泥于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理论、中药药性及配伍等理论为指导来配制用膳,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如遵循中药药性的归经理论,强调“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提倡辨证用药,因人施膳,因时施膳。
其二,注重中药与饮食相结合,药膳除了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外,还具有食品的一般特点,强调色、香、味、形,注重营养价值,因此一份好的药膳,应是既对人体的养生防病具有积极作用,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又要激起人们的食欲,给人以余味无穷的魅力。
其三,现代药膳的技术操作与特殊应用上,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由于药膳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故在烹制方法上也有其特点,除了一般的食品烹制方法外,还要根据中药炮制理论来进行原料的处理。如成都同会堂的荷叶凤脯,虫草汽锅鸡,广春堂的银杏鸡丁,吉林的参茸熊掌、爆人参山鸡片等,都各具其特色而驰名。
按形态分:
(一)流体类
1.汁类:由新鲜并含有丰富汁液的植物果实、茎、叶和块根,经捣烂、压榨后所得到的汁液。制作时常用鲜品。
热病后烦渴——西瓜汁、雪梨汁;噎膈饮食难——气阴两虚——五汁饮;血热出血——鲜荷叶汁
2.饮类:将作为药膳原料的药物或食物经粉碎加工制成粗末,以沸水冲泡可温浸即可。制作特点是不用煎煮,省时方便,有时可加入茶叶一起冲泡而制成茶饮。
急性肠胃病——姜茶饮;内寒感冒——姜糖饮
3.汤类:将要做药膳的药物或食物经过一定的炮制加工,放入锅内,加清水用文火煎煮,取汁而成。这是药膳应用中最广泛的一种剂型。食用汤液多是一煎而成,所煮的食料亦可食用。
神经衰弱、病后体虚——葱枣汤;肾虚腰痛疼痛、骨软——地黄田鸡汤;消化道出血——双荷汤
4.酒类:将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白酒,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而成。
风湿病——虎骨酒;补肾助阳——鹿茸酒
5.羹类:以肉、蛋、奶或海产品等为主要原料加入药材而制成的较为稠厚的汤液。
补肾益气、散寒止痛——羊肉羹;壮元阳、强筋骨——什锦鹿茸羹
(二)半流体类
1.膏类:亦称“膏滋”。将药材和食物加水一同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状的稠膏。具有滋补、润燥之功,适用于久病体虚、病后调养、养生保健者长期调制服用。
补髓添精——羊肉膏;须发早白或脱发——乌发蜜膏
2.粥类:是以大米、小米、秫米、大麦、小麦等富于淀粉性的粮食,加入一些具有保健和医疗作用的食物或药物,在加入水一同煮熬而成半液体的食品。中医历来就有“糜粥自养”之说,故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产后等脾胃虚弱之人。
清肝热、降血压——芹菜粥;健脾、开胃、止泻——鲜藕粥
3.糊类:由富含淀粉的食料细粉,或配以可药食两用的药材,经炒、炙、蒸、煮等处理水解加工后制成的干燥品。内含糊精和糖类成分较多,开水冲调成糊状即可食用。
补肾乌发——黑芝麻糊;润肺止咳——杏仁粉
(三)固体类
1.饭食类:是以稻米、糯米、小麦面粉等为基本材
料,加入具有补益且性味平和的药物制成的米饭和面
食类食品。分为米饭、糕、卷、饼等种类。
益脾胃、涩精气——山药茯苓包子;健脾利湿——芸豆卷;益气养血——参枣米饭
2.糖果类:以糖为原料,加入药粉或药汁,兑水熬制成固态或半固态的食品。
健脾和胃、祛痰止咳——姜汁糖;清热、润肺、化痰——柿霜糖
3.粉散类:是将作为药膳的中药细粉加入米粉或面粉之中,用温水冲开即可食用。
补中益气——糯米粉;醒脾和胃、理气止呕——砂仁藕粉
调理原则
(一)平衡动态阴阳
阴阳中国古人由察日影和昼夜的短长而产生阴阳的概念。
冬至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日影也最长。随后白天不断增长,到夏至白天最长,日影最短。通过观察日影并结合自然气息的变化,容易得出冬至阴极而一阳生,夏至阳极而一阴生,冬至到夏至的上半年为阳,夏至到冬至的下半年为阴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形象表达就是太极图。太极图表示自然界的阴阳气是具有盛衰变化的节律运动。阴阳代表了气化运动的两种象态:由衰到盛——阳象;由盛到衰——阴象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这里讲的“阳”和“阴”是气化运动的不同状态。“春夏养阳”就是要阳气更好地发挥升发的功能,也就是要“益八”;“秋冬养阴”则是要顺从自然降、藏的规律,帮助阳气收藏,也就是要“七损” 。
阴阳是中医药概括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互相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人体健康状态下阴阳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即所谓“阴平阳秘”。阴阳动态失衡则代表着人体失去了健康状态,因此,平衡动态的阴阳是施膳的重要原则。
(二)三因制宜
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我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集中,四季分明等特点。应根据我市时令气候节律的特点制作药膳产品。
因地制宜:我市地处黄河流域,东部沿海,应根据我市的地域特点选用适宜的药食同源食材进行配伍。
因人制宜:应根据我市人民的饮食和民俗文化等习惯,制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药膳产品。
(三) 调整虚实
人体内正气和邪气两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其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发生力量对比的消长盛衰变化,《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在药膳的选择上也应该遵循“实则补之,虚则泻之”的原则,如阳虚选择温阳的食材或药材,阴虚选择滋阴的食材或药材,湿盛选择祛湿的食材或药材,食滞选择消食导滞的食材或药材等。
配伍禁忌
遵循传统中医药膳学的配伍禁忌,包括药食同源中药与食物的配伍禁忌;食物与食物的配伍禁忌;孕妇、产妇的配伍禁忌;疾病忌口等。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