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在平日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失眠的患者。我发现他们往往对睡眠存在一些共同的错误认知,这些不当的认知会导致他们的失眠慢性化,变得更加顽固。在这里总结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不要把失眠看成一件天大的事,失眠是稀松平常的,每个人都会有。
2.失眠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失眠的恐惧,越恐惧,大脑就会越紧张,越容易加重失眠。只要不恐惧,失眠对人的危害就没那么大。
3.睡眠受外界环境,心理因素,个人的身体情况,饮食等影响很大,存在很大的变异性,不要刻意去追求自己几点睡几点醒。
4.确实睡不着也不要一直躺着感受自己的睡眠或着急地等待自己的睡眠来临,可以起来做一些比较枯燥的事。
5.对于夜间睡眠不好的人,白天不要补觉或总躺着,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脑是有短暂的休息的,但是人却感觉不到,认为自己晚上没睡,白天怎么还不睡,反而会加重对失眠的恐惧,还会影响晚上的睡眠。白天要进行适当的劳动、学习、运动锻炼等活动,总之找些事做。白天的体力或脑力方面的劳累,均有利于晚上的睡眠。
6.有的人总感觉自己没睡,其实不一定没睡。有很多这样的人,他的家人感觉他其实睡着了,住院的患者被护士观察到睡的很好,还打起了呼噜,但他自己就是感觉自己没睡着,这叫主观失眠。可能跟长期对失眠过于担心,造成的大脑紧张,睡眠感觉缺失有关。对这种主观失眠,可以通过在他睡着时,用彩笔在他的皮肤上划线的方式逐渐让他认识到;或者可以让他睡眠时听一些书籍,播放时定好半小时或一小时的时间,事后看看他能不能大体复述。
7. 我们不可能找到一种吃了就能一定让自己睡着的药,更不要盲目将已经在服用的睡眠药物加量。睡眠药物长期服用,会逐渐耐受,需要服用的量越来越大,并且产生依赖性,如果随意加量,就有可能陷入不断加量的漩涡。镇静催眠药长期应用会影响记忆力、反应速度等认知功能,并增加跌倒风险,应避免滥用。
8. 有时候不是失眠引起的抑郁焦虑,而是抑郁焦虑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失眠。在这种情况下,单纯服用睡眠药物属于治标不治本,很难获得良好并持久的疗效。因此如果有抑郁焦虑症等原发病,需要积极诊治,才能使睡眠得到根本改善。
睡眠本身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但当你极力追求良好的睡眠时,反而会使睡眠变得不自然了,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上面的几个误区,是我在临床的诊疗工作中千百次对患者宣传的,也得到了良好的反馈,很多患者改变了对睡眠的认识,纠正了相关的错误行为,睡眠就得到了改善。
祝大家都拥有良好的心态,自然的睡眠!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