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生命是从胎儿期开始的。人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怀孕期间,外界因素如感染、中毒、理化因素、外伤、营养因素等因素均可造成胎儿损伤。个体是否心理健康,其先天素质和胎儿期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胎儿在孕妇的子宫里,生存依赖脐带和羊水。孕妇情绪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自身的健康,对胎儿的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情绪波动可影响内分泌功能减少脑的供血量。孕妇情绪过度紧张,可使应激有关的激素水平明显增高,包括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加,会使孕妇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另外,情绪不稳定的孕妇发生难产及子痫的比率较高。夫妻不良情绪也可能影响胎儿的健康。因此,孕妇应保持稳定、愉快的心情,营养合理,睡眠充足,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忌烟酒,预防感染,慎服药物,避免受到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按时进行孕期保健检查,保证优生。
二、婴儿期(0-1岁)心理健康:
婴儿时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对其今后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婴儿期的心理健康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起点,儿童时期出现的心理疾病,如发育迟缓、情绪不稳定、睡眠障碍等多数是因为在婴儿时期抚养不当所致。
1.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有人把物质营养、信息刺激和母爱称为婴儿期的三大营养。通过母乳可增加母亲与孩子视、听、触摸、语言和情感的沟通,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健康情感的发展。
2.增进母爱:母亲的爱抚对婴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帮助婴儿建立依恋关系、减少分离焦虑是婴儿期心理卫生的重要内容。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情感联结,这也包括对他人或宠物,甚至是一件物体如毯子、浴巾、毛绒玩具等的情感联系。婴儿形成对母亲依恋的关键期是出生24小时到3个月。孩子与父母早期的依恋关系与他将来社会及情绪发展的顺利与否有直接的关系。
孩子饿了有人喂,尿了有人清理,孤单了有人抱,他会知道在他困难时,总有人照顾他。照料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是用爱回应他的需求,他就明白有人可以信任,世界可以信任。这些温暖的互动,会让孩子发展出一种自我意识,认为自己是一个值得被爱和关心的人,也从我们这里学到如何去关心他人。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滋养出一个快乐自信、爱自己和对他人友善的孩子。所以,在此阶段,作为照料者我们要完全满足孩子,让他吃饱、睡好、屁股干净,身体和心理都舒适。
心理学家阿德勒就曾说:“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在穷极一生追求两样东西:安全感和价值感。”如果孩子幼时,尤其是1岁左右,能在家人的陪伴和呵护下成长,孩子便会形成极具安全感的性格。这样的孩子不会患得患失,也不会过分敏感,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更加自信。如果孩子哭闹,一定要多抱抱孩子,不要不理不睬。拥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举动”。孩子一岁的时候,家长要多陪孩子,无论是陪孩子玩,还是在安抚孩子的时候,家长都要给孩子一些“回应”,帮孩子确立自己的“存在感”和“安全感”。这样孩子才会感知到,自己是被爱着的,才不会处处表现得很惊慌。
分离焦虑,是指婴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或他所依恋的人时,所经历的紧张和不安全感。在8-12个月时更明显,有的可延续到更大的年龄。因为婴儿尚未发展到能预期未来的认知阶段,无法预测在新的环境时会发生什么且无求助的对象,所以婴儿对分离充满焦虑。
如何帮助婴儿减轻分离焦虑?⑴玩捉迷藏游戏,让婴儿逐渐适应照顾者的暂时消失,并学会认识到照顾者会再出现的;⑵在安全的环境下,与婴儿保持适当的距离,观察婴儿的行为;⑶在必须分离时,可以给婴儿一两件柔软的玩具或小毯子,让婴儿将依恋感转移到寄托的物品上,使婴儿适应与照顾者的分离。
3.保证充足的睡眠:新生儿大脑正在快速发育中,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4.促进运动与智力的发展:适宜的信息刺激能促进婴儿运动、感觉器官和智力的发展,婴儿的动作训练有益于大脑的发育和动作的协调。因此,应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适量视、听、触觉刺激。婴儿发展的顺序是口、头、四肢、躯干,所以:2~3个月的婴儿,可帮助他做被动体操,空腹时可练习俯卧和渐渐俯卧抬头;4~5个月的婴儿可在俯卧的基础上练习四肢运动,帮助他学翻身,半岁以后用手握东西;爬行不仅是一项全身运动的好方法,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可利用玩具引逗他学爬行;10个月以后可练习站立、迈步走路。
许多有关心理健康素质因素是在婴儿时期奠定的,婴儿所经历的事件或者会直接表现在其心理活动中,或者留下“痕迹”,对成年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婴儿时期是极易受外界影响的年龄阶段。因此,提高对婴儿期心理健康的认识,有助于对婴儿心理健康的培养,对其以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