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范围内含糖饮料的消费量有所增加。含糖饮料对心脏代谢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会使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更高。在全球每年死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所有病例中,约有17.8万人可归因于食用含糖饮料。含糖饮料增加肥胖的发生率,而肥胖是许多癌症的一个强有力的风险因素。
著名的法国NutriNet-Santé队列研究在2009年-2019年间研究了10万余名受试者(21.3%男性和78.7%女性,平均年龄42.2岁,中位随访时间5.1年)。通过24小时饮食记录,分析受试者摄入的食物种类对他们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发病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的《英国医学杂志》(BMJ)上,论文分析了食用含糖饮料(97种含糖饮料的中位糖含量为10.7g/100ml和100%果汁)、人工软饮料(无糖糖浆和减肥牛奶)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癌症风险的关系。
结果发现,含糖饮料的消费与总体癌症风险显著相关(n=2193例,100mL/d增加的亚分布风险比为1.18,95%可信区间为1.10至1.27,P<0.0001),尤其和乳腺癌风险显著相关(693,1.22,1.07至1.39,P=0.004)。 也就是说,每天饮用100毫升的含糖饮料,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了22%,而人工软饮料与患癌症的风险无关。
2020年,《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再次发表了相关论文,得出来同样的结论。总糖摄入量与较高的总体癌症风险相关(n = 2503例;与四分位数1相比,四分位数4的HR为1.17;95% CI: 1.00,1.37;Ptrend = 0.02)。乳腺癌风险增加(n = 783例;HRQ4vs。Q1 = 1.51;95%可信区间:1.14,2.00;Ptrend = 0.0007)。此外,还观察到添加糖、游离糖、蔗糖、乳制甜点中的糖、乳制品和含糖饮料与癌症风险显著相关(p趋势≤ 0.01)。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是癌症预防(特别是乳腺癌)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